約訪張偉義,時間很難湊合,皆因任職製作編輯的他是一名夜班工作者,每晚9時上班至次日早上7時,工作起來晨昏便要顛倒。終於逮到一個週末的早上,我們碰面了。這個訪問有點特別,我不會手語,他也聽不見我說什麼,在較早前來往電郵中,我建議他找一位會手語翻譯又了解他的朋友,他認為不是最好的方式,“不如我們見面時,都帶手提電腦,然後用msn交談。”光是想像這樣別開生面的采訪畫面,約訪便令人充滿期待。
但是見面時,他一來便喊了我的名字,他靦腆的說,由於聽不見,因此他即使能說話,但是音準和一般人有差。不過我忘了有沒有告訴他,他喊我的名字喊得真標準。
張偉義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像個大孩子的,有點佻皮,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線。他自我介紹時,在眼睛旁比了一個“C”字,“C”是他的姓“Chong”,放在眼睛旁則是因為他三歲就開始戴眼鏡。今年28歲的他樣子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,他打趣說聾人臉部表情很豐富,臉部常做“運動”,所以顯得特別年輕。若不是知道他的背景,單憑外表、工作能力或是學術成績,外人很難想像他自小處在一個無聲的世界。充滿理想和抱負的他說,若不是“聾”的身分,他相信自己的表現可以更好,也不會受到世俗的傳統觀念、制度“綁手綁腳”。